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工程地質
洞庭盆地及江漢盆地地溫分布的控制因素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1-10-29 10:26:49瀏覽次數:1367
1. 區域地質構造。
二湖盆地的地溫分布與區域地質構造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北部江漢盆地為由燕山運動末期形成的數個斷陷和斷隆所組成;其中潛江凹陷位于盆地中部,是一不對稱的箕狀斷陷,它是經過喜山運動的拉張下陷接受沉積或回返上升等振蕩運動而形成的,其沉積中心在潛江、廣華寺、新溝咀等地區,是江漢盆地中新生代沉積最厚的地區。這里也是盆地中地溫最高的分布區,凹陷中由于基底和蓋層巖性組合的影響使地溫分布又有局部的變化。王場鹽構造軸部的西北側地溫較其西南部低,并形成盆地地溫分布的心形內凹部分。潛江凹陷北界北東向的潛北斷裂,對盆地地溫分布亦有一定影響,鐘市地區位于其上,斷裂以北地溫偏低,其南則地溫較高;盆地南側地溫分布形成沿長江的=條陡變帶,這與沿長江的北西方向及北東方向的二條深斷裂帶相吻合。由此可知,盆地的區域地質構造特征對地溫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時南部的洞庭盆地,中新生代蓋層較薄,基底埋藏較淺,且構造活動較北部江漢盆地穩定,因而顯示較低地溫,其分布形態與盆地的輪廓基本一致。
2.巖石性質。
盆地沉積地層的巖性結構對地溫的分布有重要影響,特別是縱向上作用更為明顯。江漢盆地的新溝咀組和潛江組是由1000余米厚的鹽巖、膏巖、軟泥巖等含鹽巖石組成的地層,它們具有較高的巖石導熱率,使地層中的地溫分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該段上的地溫梯度偏低,形成鹽丘構造的良好導熱層;如距地表較近,除使上覆地層地溫梯度增高外,并易于將地下熱量在地表散失,而形成較其周圍地溫偏低的地區。巖性結構對地溫分布的影響是江漢盆地的一個重要特征,同時較高的地溫分布是盆地中鹽巖構造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鹽巖層在上覆地層壓力增大、溫度增高的情況下,達到臨界溫度時就開始塑性變形并流動,,這時鹽巖流將沿著隆起斜坡或構造斷裂,向壓力小、溫層低的方向流動,隨著溫壓條件的變化而形成各種類型的鹽構造;這類構造在江漢盆地中有10余個,它們在局部地段地溫的分布上都有一定的顯示;但因其面積較小,故在區域地溫分布上反映不甚明顯;只有在潛江凹陷中的王場背斜表現較為清楚,橫切王場背斜的車擋斷層以北,背斜軸部鹽巖拱起較高,埋深僅1000m左右,這里表現為較低地溫和低梯度分布區,車擋斷層南側為下降段,則為較高地溫和高梯度分布區。鹽構造的分布與油氣藏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鹽巖層常是油氣藏的良好蓋層,而鹽構造對油氣藏則常起著很好的封閉作用,油氣藏常分布于鹽構造的下部和兩側。
中國和世界上有許多油氣田都與鹽構造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在研究鹽構造對油藏的控制作用方面,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地溫對鹽構造的產生和油氣的形成和分布都是一個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地溫場的研究,對在有鹽類構造分布的地區,尋找油氣藏和各種類型的鹽類礦床,就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二湖盆地的地溫分布與區域地質構造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北部江漢盆地為由燕山運動末期形成的數個斷陷和斷隆所組成;其中潛江凹陷位于盆地中部,是一不對稱的箕狀斷陷,它是經過喜山運動的拉張下陷接受沉積或回返上升等振蕩運動而形成的,其沉積中心在潛江、廣華寺、新溝咀等地區,是江漢盆地中新生代沉積最厚的地區。這里也是盆地中地溫最高的分布區,凹陷中由于基底和蓋層巖性組合的影響使地溫分布又有局部的變化。王場鹽構造軸部的西北側地溫較其西南部低,并形成盆地地溫分布的心形內凹部分。潛江凹陷北界北東向的潛北斷裂,對盆地地溫分布亦有一定影響,鐘市地區位于其上,斷裂以北地溫偏低,其南則地溫較高;盆地南側地溫分布形成沿長江的=條陡變帶,這與沿長江的北西方向及北東方向的二條深斷裂帶相吻合。由此可知,盆地的區域地質構造特征對地溫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時南部的洞庭盆地,中新生代蓋層較薄,基底埋藏較淺,且構造活動較北部江漢盆地穩定,因而顯示較低地溫,其分布形態與盆地的輪廓基本一致。
2.巖石性質。
盆地沉積地層的巖性結構對地溫的分布有重要影響,特別是縱向上作用更為明顯。江漢盆地的新溝咀組和潛江組是由1000余米厚的鹽巖、膏巖、軟泥巖等含鹽巖石組成的地層,它們具有較高的巖石導熱率,使地層中的地溫分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該段上的地溫梯度偏低,形成鹽丘構造的良好導熱層;如距地表較近,除使上覆地層地溫梯度增高外,并易于將地下熱量在地表散失,而形成較其周圍地溫偏低的地區。巖性結構對地溫分布的影響是江漢盆地的一個重要特征,同時較高的地溫分布是盆地中鹽巖構造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鹽巖層在上覆地層壓力增大、溫度增高的情況下,達到臨界溫度時就開始塑性變形并流動,,這時鹽巖流將沿著隆起斜坡或構造斷裂,向壓力小、溫層低的方向流動,隨著溫壓條件的變化而形成各種類型的鹽構造;這類構造在江漢盆地中有10余個,它們在局部地段地溫的分布上都有一定的顯示;但因其面積較小,故在區域地溫分布上反映不甚明顯;只有在潛江凹陷中的王場背斜表現較為清楚,橫切王場背斜的車擋斷層以北,背斜軸部鹽巖拱起較高,埋深僅1000m左右,這里表現為較低地溫和低梯度分布區,車擋斷層南側為下降段,則為較高地溫和高梯度分布區。鹽構造的分布與油氣藏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鹽巖層常是油氣藏的良好蓋層,而鹽構造對油氣藏則常起著很好的封閉作用,油氣藏常分布于鹽構造的下部和兩側。
中國和世界上有許多油氣田都與鹽構造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在研究鹽構造對油藏的控制作用方面,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地溫對鹽構造的產生和油氣的形成和分布都是一個重要而又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地溫場的研究,對在有鹽類構造分布的地區,尋找油氣藏和各種類型的鹽類礦床,就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上一篇 > 鄂爾多斯盆地區域地溫分布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