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行業資訊

陜西省地熱供暖帶來“綠色暖冬” 努力打造地熱能發展全產業鏈

有一種可再生能源,可以不受天氣、氣候、季節變化的影響,源源不斷地供能。地熱就是這樣一種能源


陜西地熱資源優勢明顯。據陜西省地質調查院測算,關中地區中深層地熱資源賦存條件優越,熱儲富水性較強、回灌能力較好、溫度較高;全省淺層地熱能資源潛力大,年可開采資源量折合標準煤6735.18萬噸,冬季供暖面積為8.84億平方米。


如何用好這一優勢能源


2024年12月12日,伴隨新一輪降溫,咸陽室外溫度降到了1攝氏度。記者走進咸陽寶石佳苑小區居民李女士家,看到房間里溫度計的示數為22攝氏度。“我們小區地熱供暖,效果挺好。”李女士說。


這個冬天,咸陽寶石佳苑、地中海花園、聯城國際小區的居民用上了咸陽“熱電氦”集成先導性試驗項目帶來的地熱供暖


該項目作為陜西首個地熱發電實驗項目,于2024年8月27日成功并網發電,也是我國首個“熱電氦”集成先導性試驗項目。

 

在項目監控室,車間內的轉運情況被全方位實時監控,大屏幕上清晰地展示地熱能“熱電氦”聯產技術研究實驗的工藝流程。

 

該項目建成中深層地熱能供熱系統,通過鉆鑿生產井將地熱水取出,再通過交換傳導,提取熱能供熱到用戶家中,然后將交換后的地熱水通過回灌井回灌至地下,實現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供暖能力達到30余萬平方米。

 

該項目還將地熱能轉化為電能。該項目采用ORC有機朗肯循環發電技術,能不間斷供應電力,預計年發電量為70萬千瓦時。


陜西省地熱供暖帶來“綠色暖冬” 努力打造地熱能發展全產業鏈-地大熱能

 

該項目所在的渭河盆地擁有水溶氦和游離態氦及伴生氣資源,多數地熱井的氦氣含量很高。稀缺的戰略性礦產資源——氦氣的提取成為該項目又一成果。預計項目年提取氦氣1300立方米。

 

多項技術集成讓該項目實現集發電、氦氣提取、供暖于一體:供暖季地熱水取上來后不僅可以供暖,還可進行低負荷發電,并同步提取地熱水中的氦氣;非供暖季,項目全時段滿負荷發電,并同步提取氦氣。

 

據悉,咸陽作為全國首家中國地熱城地熱供暖面積為1281萬平方米,占全市集中供暖面積的44%。

 

天然氣供暖是當下的主流供暖方式,但我國多煤、少氣,供暖季天然氣供應十分緊張。中石化綠源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與西安城投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的西安城投熱電地熱替代天然氣供熱項目,實現了地熱能部分替代天然氣供熱,全部建成后每天可節約21.67萬立方米天然氣,是我國首個采用地熱能集中替代傳統供熱示范項目,目前已投運。

 

在項目現場,能源站內群式布設8口中深層地熱井,還有12口井正在建設中,預計2025年建成。該項目可實現供熱232萬平方米,年可節約燃氣約2600萬立方米,相當于年節約標煤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9萬噸,對于推動我省能源結構調整清潔取暖改造、促進大氣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2021年2月印發的《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擴大地熱能綜合利用,到2023年8月,省住建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聯合印發通知,明確各市地熱能建筑供暖發展目標任務,陜西加快推進地熱能規模化發展,建成一批大型地熱供暖工程,助力全省供熱結構低碳化轉型。

 

武功供暖“無煙城”項目供暖面積約100萬平方米、西安大興新區三民村地熱供暖項目供暖面積200萬平方米,眉縣城地熱集中供暖工程總供暖面積300萬平方米……“十三五”以來,陜西地熱能利用規模總體呈增長趨勢,處于全國前列。2015年至2022年,全省地熱供暖面積累計增加2098萬平方米。

 

2024年10月,陜西省地熱協會主辦的中國·西安地熱能產業發展大會上,陜西省地質調查院、24家地熱能產業鏈企業達成共識,合力開發利用陜西地熱資源,將在資源調查、技術攻關、政策引領等方面共同發力,努力打造地熱能發展全產業鏈。


陜西省地熱供暖帶來“綠色暖冬” 努力打造地熱能發展全產業鏈-地大熱能

 

 來源: 陜西日報